著名作家陈应松长篇新作《天露湾》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2-04-11

202249日上午,著名作家陈应松长篇新作《天露湾》研讨会在湖北出版文化城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天露湾》于20221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时代背景,抒写了江汉平原的农民通过奋斗实现脱贫致富的漫长而艰苦的创业史,全景再现了中国当代乡村的巨大变革历程,是当代乡村脱贫奔小康重磅力作。


《天露湾》研讨会湖北出版文化城会场


湖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出版管理处处长周凤荣,湖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张娜,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文坤斗,湖北省作协办公室主任昌灯军,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义国,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业务部部长黄嗣,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志勇出席会议,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主持会议。行业专家李敬泽、郝振省、白烨、柳建伟、孟繁华、贺绍俊、胡平、马国仓、梁鸿鹰、樊星、李舫、何向阳、李朝全、刘頲、程绍武、岳雯、程旸参会,并对《天露湾》的创作特色和社会价值等方面作出极高评价。


湖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出版管理处处长周凤荣代表湖北省委宣传部致辞,她表示,长江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湖北文学名家陈应松的《天露湾》,是湖北出版机构服务本土作家、合力打造文学精品的有力举措。陈应松多年来一直把故乡视为创作的源头活水,《天露湾》这部作品饱含了他对绿水青山的向往、对故土乡村的守望、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对农业农民的敬意,是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文坤斗代表湖北省作协对与会专家长期以来对湖北文学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天露湾》记录这一伟大时代、讴歌伟大的人民,体现了作家的责任与担当、初心与使命。并希望通过对《天露湾》的研讨使湖北省本土作家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文学创作向伟大奋斗敞开,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书写人民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路。


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义国作为出版方进行致辞,他认为,湖北是陈应松的文学世界,而陈应松的书写让湖北成为中国文学版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天露湾》全景再现了中国当代乡村的巨大变革历程,这是对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讲的,文艺要 “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的自觉呼应。期待《天露湾》能够引起更多业界专家及读者的重视,产生更大更好的反响。


线上嘉宾发言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认为:《天露湾》是陈应松自身创作脉络中非常独特、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从写神农架到写江汉平原,这一题材的转变是陈应松对自身主体位置乃至主体构造自觉和艰苦调整的结果,是由“高度的艺术编码”到“自我解码”“艺术解码”。《天露湾》对陈应松而言是“再故乡化”——再回故乡,重新认识故乡。陈应松以文学的、感性又理性的角度和恰当的方式去描写农村的巨变,浸润着社会学、人类学的视角。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认为:《天露湾》是一部成功的小说,它成功地描写了整个农村改革到今天的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转变过程,成功地向读者展示了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方向、政策设计的正确性,指出了我国经济体制“两只手”对经济作用的科学性,展示了美丽中国战略指向的卓越成果,肯定了高等教育人才对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生态文明化的奉献,赞扬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农村改革与产业发展的保驾护航。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评价:《天露湾》是中国当代脱贫奔小康的重磅力作。小说以近40年来的时代变迁为背景,聚焦江汉平原,写出了当代中国乡村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致富的深刻演变。小说中对邓小平“南方谈话”在当地产生的深刻影响的描写,使这部作品有了精神的魅力、思想的高度。作品描绘的金满仓等先进农民的人物群像,展现了老一代新一代农民身上重情尚义、家国情怀的优秀品质。

八一制片厂原厂长、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柳建伟评价:《天露湾》是陈应松想要开辟新层面的雄心的体现,是在他创作领域诞生的一个新的硕果。这是一部描绘中国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江汉平原农村几十年沧桑巨变的交响诗画。作者匠心独具,用一些重大的事件作为背景,像乐章一样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伟大变革,特别是农村变化,又兼有丰富的和声,即城市化、现代化漫长的进程中,城市对于农村的吸引和影响,以及城市文化对农村的渗透。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孟繁华认为:《天露湾》是陈应松对故乡的“再陌生化创作”,作品紧扣细节,贴近现实,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时代性、主体性。作品难能可贵的是获得了历史的逻辑和伦理逻辑的一致性。作品最精彩的是写了天露湾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写出了天露湾的“人世间”。陈应松熟知乡村生活,并将创作贯穿了中国当代乡村历史,这是对中国文坛的极大贡献。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认为:《天露湾》有两“新”。一“新”是写了新的山乡巨变。陈应松抓住了历史的内在逻辑,将家乡农民的创造性劳动置于改革开放的发展脉络中进行书写,诞生了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二“新”是塑造了改革开放时代的农村新人形象。小说中两代人,分别代表了改革开放时代的前后两个时期,具有递进和传承关系,其中农村新人形象具有更大的文学意义,正是农村新人把改革开放的火焰燃烧得更加旺盛。

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胡平认为:《天露湾》是当代农民的《创业史》。作品书写了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写出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时代氛围。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刻画精准深刻,写出了党的政策在农村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金满仓这类敢折腾、有智慧的农民,及金甜甜、洪大江等大胆追求爱情的新一代农民典型人物都写得非常抓人。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马国仓表示:《天露湾》是一部农村题材的现实主义力作,气势恢宏、荡气回肠。这是一部改革开放的浓缩史,像滴水折射出神州大地上千千万万个天露湾;这是一部中国农村脱贫攻坚的微记录;这是一部当代农民创业的奋斗史,描写了两代农民在农村的奋斗路;这是一部农村社会全景图,让读者全面了解过去农村、今日农村,并畅想未来农村。

《文艺报》总编辑、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梁鸿鹰表示:《天露湾》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写农村的特色。它不仅仅是一部描绘脱贫攻坚和致富小康的作品,其视野更为久远,把故事起点放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农村的现实环境中,为书写中国乡村生活提供了很多成功经验,诸如,怎么写好人物,乡村中有哪几类人物堪称代表性的典型?乡村的伦理、秩序、治理方面,到底遇到了哪些问题?新时代环境下,还有哪些需要克服的方面?等等。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樊星认为:《天露湾》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并不避讳新时代农村农民在奔小康路途中的“矛盾”。干部与农民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都有新的矛盾,关键在于如何真实呈现、完美书写。小说地域气息浓郁,作者“精神还乡”,书写了湖北公安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化。小说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写好主旋律写作,这值得大家去探索和思考。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李舫认为:《天露湾》完整地展现了陈应松对家乡、对土地、对农业的深厚情怀,全景再现了当代农村的巨大变革历程,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迈进的关键时刻推出的一部具有历史跨度,时代精神,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田野气质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写出了美丽中国、创新中国的大地史诗、山乡力作。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认为:《天露湾》有四点值得探讨,一是《天露湾》在陈应松长篇小说序列中是一个异数,故事发生的地点从以往的神农架回到作者的故乡;二是陈应松与新乡村叙事的关系,《天露湾》既可以放在千年来的乡愁书写中,也可以放在百年来的乡村小说书写序列中;三是在这样的序列中农民形象的变化;四是艺术手法上的变化,这部作品是现实主义的回归和突围,是对故乡和自我的重新认识。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认为:《天露湾》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一部书写了江汉平原改革开放年代的农民的奋斗史和创业史,在主人公金满仓这样的农民的身上可看到当代文学史上农民形象精神的传承。作者着力刻画了一批新农民的成长,令人信服农村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其次,这部作品有鲜明的烟火气,写了农民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酸甜苦辣,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文艺报》副总编刘頲认为:《天露湾》最大的亮点是写出了脱贫致富的地势逻辑和现实逻辑,以及历史合理性和现实合理性。小说不仅写出了老百姓对脱贫致富的追求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还很好地勾画出了脱贫致富与科学和生态的关系。同时,小说向古典传统现实主义回归,有浓烈的人间烟火气,所有人物在作者的温和、包容中有了真实可感的力量。

《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程绍武认为:这是一部真正地书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的长篇小说,堪称中国当代农民的创业史。小说的内涵、指向、主题都特别丰富,结构上由创业线和情感线两条主线组成,并相互交织、融合,既把创业过程的波澜起伏写出来了,又把人物故事情节写得更加好看、复杂,把中国农村未来的幸福生活活灵活现地摆在了眼前,从而塑造了一个让人心生向往的美丽乡村。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理论处处长岳雯认为:天露湾这块与湖相依存的土地有水汽的润泽,包含大地沉甸甸的重量。《天露湾》让一个乡村在文学中有了自己的意象,向着多种可能性的未来敞开。《天露湾》接续了社会主义中国文学的血脉,这是向《创业史》的致敬。作家在更大的视野下理解乡村问题,党的农村政策隐藏其中,时代在个人命运中显现出本质,处于变革性的乡村生机勃勃,在拓展的时代中不断更新。

青年评论家程旸认为:《天露湾》是中国数十年崛起历史进程中的一幕投射。作者捕捉到了变化的时代性,以大时代微观视角剖析创业人们的真实生活,这样的艺术情怀承揽了80年代文学家问题剖析者的功能。陈应松以知识分子的视角进行创作,记录人们的真实心态,以丰富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关注中国社会各色人等生存状态,为民众发声,从而使《天露湾》呈现出真挚动人的情怀。


《天露湾》作者、湖北省作协原副主席、文学院院长陈应松致答谢辞,坦诚自己创作的初衷:“长篇小说《天露湾》,是我的一部家乡书,是一个关于故乡和土地的故事。这个小说的灵感来自家乡,也来自生活……葡萄和家乡只是一个背景,我就是想写一群农民,写两代农民,他们对土地的感情,他们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他表示,会坚守“人民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人民”的指导思想,继续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研讨会最后,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志勇作总结发言:长江文艺出版社多年来坚持原创立社的原则,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雪祭》《焰火》分获中宣部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李东华‘致成长·焰火’”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致成长中的你》等三本书入选“中国好书”年榜。《天露湾》是用情用心把握时代脉动,唱响时代主旋律的现实主义力作,也是长江文艺出版又一部文艺原创精品图书。期待社会各界热心支持《天露湾》及长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