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程红兵老师说课评课2(大教育书系)

  • 16
  • 程红兵
  • 暂无

内容简介

这是《听程红兵老师说课评课》的延续,在之前的基础上拓展了说课评课的外延,把“课堂目标”“教师主导”“美育教学”等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落实到了说课评课中,让听课的教师们能清楚地判断和分析在课堂中,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趣,有效,有启发。 这本新书,仍然从具体的观课和评课的具体案例出发,来向我们呈现——好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上真正关注的应该是谁?抛弃客套、虚假和无关痛痒的套话,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才是说课评课的永恒追求。

作者简介

程红兵,教育学博士、特级教师、特级校长。现任上海金瑞学校总校长、金茂教育研究院院长,兼任华东师大特聘教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理事长。

曾任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总校长。先后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模、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试读

课堂教学开头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名师悉数上台,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不一而足,一线老师们起劲地观赏了名家名流风格各异、流派不同的教学,也学到了一些课堂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比如课堂教学开头要创设情境,于是教师们上课再不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而是开始创设情境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无逻辑的情境创设

所谓无逻辑情境创设,也就是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和实际教学内容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牵强附会地创设无关联情境。例如,有一位老师借班上课,一上来模仿名家的方法,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猜猜看,我姓什么?” 例如,有位特级教师上公开课,课前为活跃气氛,问学生:“你们一定最想知道一件事是不是?”学生没反应,大概没有“最想知道”什么。教师只好再次追问:“你们最想知道什么?”终于有个学生说:“最想知道老师要教的是哪一课。”这不是这位老师所想要的东西,他只好自话自说:“你们难道不想知道我来自哪里吗?”教师姓什么与这堂课的教学毫无逻辑关系,老师从哪里来与这堂课也没有任何关系,这样一种生拉硬扯的方式,不但无助于导入课堂,而且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案例一:

一位教师上“利息”一课,创设了如下情境:

“过年了,同学们最喜欢的是什么?”老师希望学生说压岁钱。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喜欢放鞭炮、走亲戚、玩个痛快,就是不说压岁钱。

老师没辙了,只好自己说出压岁钱,然后又不辞辛苦地问了一句:“你们拿了压岁钱后会怎么办?”老师希望学生说存银行,因为存银行,就把这堂课的课题“利息”引出来了。

学生说交给妈妈、买学习用品、支援贫困地区,老师所期盼的答案“存入银行”就是没有人说,教师只好自己说出来。

 

这位教师设想的情境是这样一种逻辑:学生喜欢什么——压岁钱——压岁钱怎么办——存银行——存银行的结果——产生利息,于是引出课题。但第一个环节就没有必然性,一旦学生的回答中没有喜欢压岁钱这个答案时,这个推演过程就无法进行,于是教师只能强行推演;第二个环节又一次失败,学生所回答处理压岁钱的方式,并不是教师期望的答案,于是尴尬自然产生。表面上看好像有逻辑关联,其实前后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现在有些老师的课堂就是这样,不再开门见山,而是无逻辑地绕来绕去。三分钟绕过去了,五分钟绕过去了,还没切题,纯属浪费时间。

 

二、不得体的情境创设

所谓不得体的情境创设,就是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不但与教学内容没有逻辑关联,而且很不自然,很不得体,直接破坏课堂教学气氛。例如,有一女教师,课前手持话筒对着台下听课大军大声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我长得漂亮不漂亮?”开始时学生莫名其妙,后来明白她的意思,只得响应,但回答得不够大声。显然她不满足,于是她又连续追问三次,终于民意被强行阉割,学生们大声说“漂亮”,她才罢休。教师漂亮与否与课堂教学没有必然联系,而且强迫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赞美执教教师漂亮,既不民主,也很做作,明显是模仿歌星、影星的做派,把上课当作表演。

 

案例二:

一位年轻的男教师借班上课,一上来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看我长得怎么样?”这个问题学生实在无法回答,说老师长得帅,其实老师也不帅;说老师长得丑,其实老师也不丑。

学生沉默,教师只好自己回答:“我很丑。”这个老师明显不丑,这句话明显是自我贬损,他说这句话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引出下一句话来:“但我很温柔。”一个男教师,何以要如此?他说这句话还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引出下一句话来:“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我温柔的课堂上诗意地栖居……”说得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这位教师的初衷很显然是要暖场,也就是创设温柔而有诗意的课堂气氛,但结果却截然相反,很不得体,非常做作,课堂气场完全被教师的这几句话破坏了。课堂教学的开头创设情境固然重要,但一定要自然,一定要得体,千万不能做作,不能为了开头而开头,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毫无意义的伪情境。

 

三、无视学生的情境创设

所谓无视学生的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创设的情境视角不是落在学生身上,这种情况在公开课里常常会出现。今天的公开课常常演化成教师的表演课,课原本是为学生上的,但在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则不然,它变成了为教师上的,是为了展示教师自身的素质,展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于是教师成了主角,学生成了教师表演的配角。这种情况下的情境创设必然是无视学生的,可谓目中无人。

课堂开头导入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有温故知新导入法——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导入新知识;有趣味导入法——讲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和趣味问题,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开始学习;有故事导入法——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典故,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悬念导入法——以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实践导入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不管什么方法,关键是教师应该目中有人,应该讲究情境创设的逻辑关系,且自然得体。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学总是与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关,课堂开头也不例外。

 

案例三:

一天上课铃声响了好久,还有几个同学没来,老教授按照惯例点名,当他叫到“秦明”时,没有人回答,老教授连叫三声“秦明”,依然没有人回答,他稍稍抬起头,从老花镜后仔细看了看全班同学,然后纳闷地说:“这个人是不是人缘很差?怎么连一个朋友也没有?”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这个案例说明,教师幽默感非常有益,能化紧张为轻松,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比如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开场白就很有意思。平时爱开玩笑,上课也不例外,他的第一句话常常是:“本人是满族,过去叫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胡言。”引起笑声一片。课如其人,启功先生是个幽默风趣的人,所以表现在课堂上,也是轻松自然,师生和谐,其乐融融。

 

案例四:

一个老教授到一个新的班级上第一堂课,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第一堂课不好上,因为教师第一次见到学生,学生第一次见到这位教师,双方因为第一次见面,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紧张,所以第一堂课一不小心就会上得很硬,上得很不流畅,上得很不爽。

上课的铃声响了,这位老教授走到讲台中间,一般情况下,老师应该喊:“上课。”班长喊:“起立。”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说:“老师好。”老师说:“请坐,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语文课程论,今天这堂课我们讲第一章第一节第一个大问题的第一个小问题。”但是这个老教授不是这样开头的,上课的铃声响了,老师站在讲台中间,喊:“上课。”班长说:“起立。”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说:“老师好。”按照常规老师应该说:“请坐,下面我们开始上课。”然而这个老教授不是这样的,而是用眼睛把所有同学全部扫描了一遍,说:“错了,你们喊我喊错了。我是你们老师的老师,你们应该喊我什么?”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师爷好。”

 

  这个课堂开头情境别开生面,同时又非常自然得体,一个“师爷好”一下子把学生和老师拉近了,老师和学生因为第一次见面而产生的紧张顷刻间烟消云散了,师生进入了和谐的气场当中了。老师觉得学生很可爱,一呼即应;学生觉得这个老师很好玩,老顽童一个。课堂既是一个物理的场,也是一个人际关系的场,需要教师用心去营造,不必刻意伪造,只要轻松自然。